医疗器械作为整个医疗健康领域最重要的细分赛道之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是过万亿的终端采购规模且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医疗器械分为两种,一种是家用医疗器械,一种是医用医疗器械。
家用医疗器械大多为老百姓常规使用的医疗器械,主要涵盖血压计、血糖仪、轮椅、雾化器、隐形眼镜等。目前最主要交易方式是线下的药店和线上的淘宝天猫等互联网电商平台。
医用医疗器械是指在医院内包括像超声监护仪、心电图机、麻醉机、呼吸机、骨密度仪,以及各种各样的医疗手术耗材等。医用医疗器械销售场景在医院,拥有一套特殊的整个医疗流通链条。
目前,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产品销售差价,其服务相对是比较少;而医用医疗器械的核心盈利模式是产品差价为主,但是未来会逐渐过渡到产品差价和服务两方面。
据工信部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医药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为6.9%。
过去多年医疗器械统计资料显示,医疗器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药品工业增加值增加速度。
另据《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年平均在3000万~4000万元。但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5%左右。
蓝皮书分析认为,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为6380亿元,到2021~2022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将有望突破万亿元。
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政策支持。
近年国家出台了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系列政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制定出一系列鼓励创新医疗器械发展的文件,在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更加重视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管,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
同时,医保部门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出了一系列医保机制改革思路,按病种付费、检查相关分类付费试点的大幕逐层拉开。
借鉴医药领域的改革成果,在大型医疗器械和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方面进行带量集中采购、采用“两票制”,贯彻“零差价”,探讨“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分配机制,实施医保支付价格等,成为未来“三医联动”改革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