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完全可防、可治,加强对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非常重要,即使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受检者,经过适当的检查,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的的人群患病率
骨质疏松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不断上升。数据表明,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也就是60岁以上女性中有一半人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凋亡减少、寿命延长,导致其骨吸收功能增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方面由于增龄造成骨重建失衡,骨吸收/骨形成比值升高,导致进行性骨丢失; 另一方面,增龄和雌激素缺乏使免疫系统持续低度活化,处于促炎性反应状态。
骨密度仪厂家提醒,多种细胞因子也影响骨代谢,降低成骨活性:
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皮肤中维生素D原向维生素D的转化不足,肾功减退,维生素D的羟化不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下降;肌肉衰退,对骨骼的应力剌激減少,对骨代谢调节障碍,凡此种种,都影响骨代谢,使得成骨不足,破骨有余,骨丢失,骨结构损害,形成骨质疏松。此外,老年人往往是多种器官的共存,这些,以及相关的检查药物,都可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