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查是一种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检查时间因检测方法和设备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超声骨密度检查较为简单快捷,一般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而双能X线吸收法(DXA)作为金标准,可能需要更久一些。检查后,结果通常能当场出具,具体时间取决于医院的工作流程。
骨密度检查的过程
骨密度检查过程简单无创,受检者只需平躺在检查床上,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仪器进行测量。常见的检查部位包括桡骨胫骨。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但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避免佩戴金属饰品。
影响检查时间的因素
检查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检查方法,超声检查较快,DXA次之;二是检查部位数量,多部位检查比局部检查耗时;三是受检者配合程度,行动不便或体位摆放困难的受检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此外,医院的工作效率也会影响拿到报告的时间。
检查结果的解读
骨密度结果通常以T值和Z值表示。T值是与年轻健康人群的对比,-1以上为正常,-1至-2.5为骨量减少,-2.5以下提示骨质疏松。Z值是与同龄人的对比。医生会结合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综合评估结果,并给出防治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定期复查时使用同一台设备。
适合检查的人群
建议以下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以及有骨折史的人群。对于50岁以下人群,若无特殊风险因素,通常不需要常规检查。检查频率一般为1-2年一次,具体应遵医嘱。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特别是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孕妇应避免X线类骨密度检查。检查当天可正常饮食,但某些医院可能要求检查前2小时禁食。检查后应妥善保管报告,便于日后对比观察骨密度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