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在早期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随着问题发展,受检者可能会感到体力下降、容易疲劳,记忆力也有所减退。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工作压力大或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部分人群会发现自己体表的动脉(如手腕处的桡动脉)变得比以前更粗、更硬,摸起来缺乏弹性。
心脑血管系统的警示信号
当动脉硬化影响到心脏供血时,常见的表现是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痛,就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休息几分钟能缓解。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则会出现头晕头痛,严重时可能突然眼前发黑或短暂意识丧失。有些老人会感觉手脚发麻发凉,走路时小腿肌肉酸痛,需要停下来休息(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这提示下肢动脉可能出现了硬化狭窄。
不同器官的独特表现
动脉硬化可能发生在身体不同部位,表现也各不相同。脑动脉硬化人群除了头晕,还可能出现失眠、情绪不稳定、耳鸣等症状;肾动脉硬化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肠系膜动脉硬化会引起饭后腹痛、消化不良;眼底动脉硬化则会导致视力模糊。
三类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
长期吸烟的人、肥胖者以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容易发生动脉硬化。这类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心慌、记忆力下降,或者反复出现手脚麻木、视物模糊等情况,应该及时就医检查。值得警惕的是,现在动脉硬化有年轻化趋势,不少三四十岁的上班族因为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也早早出现了动脉硬化的征兆。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建议
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饮食上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每周保持3-5次有氧运动;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已经出现症状的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等,切忌自行停药。记住:动脉硬化是场"持久战",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