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健康百科

人体成分分析仪中的全身相位角是什么

  全身相位角是人体成分分析仪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BIA)测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评估人体的细胞健康状况和营养状态。它反映了电流通过身体组织时产生的电阻抗特性,具体表现为电阻和容抗之间的相位差。相位角的大小与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数值越高说明细胞状态越健康。
人体成分分析仪
  相位角的测量原理
  人体成分分析仪通过向人体输入微弱的交流电(通常为50kHz频率),测量电流在体内的传导情况。由于肌肉、脂肪等组织对电流的阻抗不同,仪器可以计算出电阻(R)和容抗(Xc),再通过公式【相位角=arctan(Xc/R)×(180°/π)】得出相位角值。健康的细胞膜会产生更高的容抗,从而使相位角增大;而营养不良或疾病状态下的细胞功能受损会导致相位角降低。
  相位角的临床意义
  在医疗和健康管理中,相位角是评估营养状况和疾病预后的敏感指标。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的相位角范围通常在4°-8°之间,若低于4°可能提示营养不良、肌肉减少或慢性健康风险。
  相位角与日常健康管理
  对于普通人群,定期监测相位角有助于发现隐性健康问题。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如医院常用的八电极设备),可以了解细胞功能状态:较高的相位角通常意味着良好的肌肉质量和细胞活性,适合健身人群评估训练效果;而较低的相位角可能提示需要调整饮食或排查慢性疾病。需注意测量前需空腹2小时,避免金属植入物干扰,女性月经期也不宜检测。

Copyright © 1996-2024 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辐射安全许可证编号:苏环辐证[A076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苏)-非经营性-2024-0122 苏ICP备14049643号-2 网站地图

欢迎咨询
热线电话
咨询电话

扫微信咨询

免费咨询↓

咨询厂家客服,获取产品报价

称呼:
电话: